城乡规划系概况
1.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原为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属工学门类)。经过60年的建设培育,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完整,在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建有专业评估、执业资格制度。为更好地服务城乡建设实践,国务院学位办于2011年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城乡规划与建筑学、风景园林作为建筑类三个并行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因此,重庆交通大学在“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中,顺应城乡规划学确立为一级学科的发展趋势,依托已建的建筑学(创办于2000年)、风景园林(创办于2014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创办于2001年)、地理信息科学(创办于2006年)等相关专业基础,于2015年组织申报城乡规划新专业,并于2016年获得重庆市教委的批准建立,2017年完成首次招生,学制5年,采用3+2模式分流培养。
目前,本校是重庆市属高校中办学历史最长、唯一建立了完整建筑类专业体系的院校,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共同组建了土木建筑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群。本专业拥有1个建筑与城乡环境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7个产学研实验实践教学平台、33项教学部协同育人项目、28个签约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2.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城乡规划学科为背景,以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与城乡规划设计基本素质教育为重点,适应城乡建设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城乡规划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具备人文艺术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建成具有学科特色与较高知名度的城乡规划专业。重庆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契合“交通强国”、“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城乡交通设计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西南乡村规划设计实践,形成鲜明“文化+”“交通+”、“智慧+”办学特色,面向全国培养可持续融贯创新的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形成“地域行业,特色鲜明”、“交叉融合,优势突出”、“协同育人,强化实践”的特色优势。
3.专业特色优势
(一)地域特色,交通优势
契合“交通强国”、“乡村振兴”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国土空间规划、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形成鲜明的“交通+”、“智慧+”办学特色。
(二)学科融合,智慧规划
立足于专业的高度综合性,建立系涵盖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GIS技术等课程,实现规划教育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
(三)协同育人,实践为导
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产学研合作”,拓宽国际交流合作,与城乡规划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双向或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并以“城乡规划大类系列课程实践”为平台,构建了“实践+创新”与“执业+事业”双线交织的人才培养模式。
4.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强,专业背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城乡规划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6人,双师型教师5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比高达65%;具博士学位者10人,占比亦超59%。
五、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庆本地需求,构建完善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切实履行大学五项基本职能,依托学院六大科研机构与平台,组建多个“科研+设计”团队,近年本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批省部级一流课程一门。专业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共计4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项,获批或申请专利10余项。
六、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举措
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引领,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跨域整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深化课程建设、打造优秀师资、促进国际交流,创建一流品牌专业。
(一)建立城乡规划“六个一流”工科专业建设新标准;
(二)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实践”平台;
(三)改进以“OBE”为基础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四)强化“立德树人”的四维同向铸魂育人机制;
(五)确立跟踪调查、教学改进与持续监控的评估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