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学期伊始,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序开展系列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将工程的实践特性和理论的知识体系紧密衔接,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提升了工程设计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北碚区“零碳小屋”体验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应用
2月28日和3月1日,2019级127名学生在《绿色建筑》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分两批赴北碚区“零碳小屋”学习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应用。“零碳小屋”是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着力打造的零碳展厅,其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以“三可”(可零碳、可感受、可展示)和“三零”(零能耗、零废水、零废弃物)为建设原则,为重庆市民低碳生活提供零碳样板。通过实地学习,同学们深刻了解了“零碳小屋”多元互补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智能光导纤维照明、高效节能围护结构、雨水回收及水流发电等前沿技术应用。通过观看智慧大屏实时控制能耗系统了解了各项技术的节能效果以及小屋的零碳实现路径。
图1 同学们现场参观学习“零碳建筑”设计理念
图2 师生在北培缙云山“零碳小屋”前合影
南岸区南滨路龙门浩老街启发城市设计空间生成
3月1日,2022级129名学生在《设计基础2-1(城市空间生成)》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到南滨路龙门浩老街开展“城市空间生成——龙门浩老街核心地段城市认知与优化设计”课程单元的实地调研工作。对传统历史街区的整体结构、道路交通、建筑空间、景观环境及历史文化等要素逐一进行观察,并充分利用测绘、访谈、摄影、认知地图绘制等方法,获得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城市认知与优化设计图纸绘制打下坚实基础。
图3 同学们在南滨路龙门浩老街调研收集信息
永川区东站片区调研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3月2日,风景园林专业2019级38名本科学生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到重庆永川东站开展《永川东站片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设计》场地调研。通过实地踏勘、走访问询、发放调查问卷、城市意向感知等方式全面掌握场地现状,对东站周边的中交世通大厦、永川会展中心、西部科技影视基地等几处重要大体量标志性建筑的建筑体量、建筑风貌有了直观认识,对红旗河蓝绿开放空间有了更多感受。同学们结合永川规划定位、新城核心功能目标、地区景观与文化特征等进行景观风貌提升设计,为后期创意设计与落地奠定厚实的基础。
潼南区双江古镇和梓潼街道李台村学习乡村建设与发展
3月2日,建筑学专业2020级90名本科学生和水利土木专业2022级12名研究生,在《建筑设计3》和《建筑学专题设计1》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赴潼南双江古镇和梓潼街道李台村,开展“践行绿色发展,扮美乡村人居”实习调研活动。师生共同参观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工程,实地了解乡村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明确了课程将结合乡村以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打造生态稻乡,智慧升级传统农业、打造数字稻乡,从农业到农旅自然过渡、打造休闲稻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打造艺术稻乡,政府搭台、盘活“三资”、打造宜居稻乡等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
图4 学院党委李志书记带领师生与乡村振兴企业拓展课外实践基地
梁平区铁门乡开展湿地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
3月2日,2022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42人,在《风景园林专题规划设计1》和《植物规划与设计》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到梁平区铁门乡,对接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围绕铁门乡老鹰茶基地、天荡湖、黑潭峡谷等地景观提升与植物设计展开。通过课程老师与地方工作人员指导下,同学们携带无人机和记录工具对调研基地进行测量、记录及快速设计。在调研过程中,梁平地方政府领导亲赴基地现场与师生们展开充分交流与沟通,并为同学们调研工作与后续课程设计提供相关建议与意见。通过本次调研工作,同学们对基地用地性质、交通概况、视觉风貌、配套设施等现状概况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本次课程以“乡村+”项目为牵引,选题依托真实项目和真实需求开展“真题真做”式项目训练,在实践育人、高阶育人的同时,助力梁平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
图5 铁门乡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湿地公园规划图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课堂内外高效衔接,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思想,积极抓好社会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牵引的育人长效机制。近年来,学院通过“巴渝耕筑工作坊”、“传统村落国际研习基地”等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拓宽和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目前,学院已经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与永川、潼南、梁平、垫江、长寿、云阳、江津、酉阳等区域建立了学生课外实践基地,保障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场所,以最为迅速的实际行动实现了线下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和高效转换。